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汪广洋是中国最后一个右丞相 也是胡惟庸案朱元璋赐死的第一人 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的汪广洋为什么最后不得善终?

来源: 2021-10-20 12:00:06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洪武十二年岁末,大明中书省乌云密布。胡惟庸犹如头年的猪,随着新年钟声的即将敲响,生命进入倒计时。在收官胡惟庸之前,朱元璋做了最后的热身,捏了一个软柿子——右相汪广洋。

汪广洋是明朝初年宰相,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可是就是这样的好好先生也难逃一死,洪武十二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汪广洋是元朝末年的进士,所谓进士,即是指古代科考成绩非常优异的人,古语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能在科考中取得进士之名的,那一般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自然,汪广洋肯定也不例外。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了采石,进驻太平,恰逢此时汪广洋正“流寓太平”,朱元璋听闻此人很有才能,就召他相见,两人相谈甚欢,此后,汪广洋也在朱元璋的麾下开始平步青云。

1368年,也就是大明正式建立的那一年,朱元璋任命汪广洋管理行省,汪广洋也肯定不辱圣命,把管辖之地打理的井井有条,随后又进入了中书省任参政,由地方官一下变成了京官并被任命到陕西做参政,洪武三年,李善长称病归养,朱元璋便把在陕西任职的汪广洋调入了中央,授命左丞相。

应该说,从1355年到1370年,汪广洋自打认识朱元璋开始,便一直受到朱元璋的礼遇,官位职权也是越来越大,更为难得的是汪广洋为人十分忠厚,即使身居高位,也没有丝毫作奸犯科之嫌,史书上称其“宽简从和”,可是,尽管他极力避免陷入朝党之争,但是,正如“墨菲定律”所言,越是害怕什么,越是会来什么——时任右丞相的杨宪弹劾了他。

弹劾的理由是什么呢?不孝!可能是因为朱元璋童年悲惨的遭遇使然,明朝对于“孝顺”这一伦理概念是相当重视的,朱元璋也十分痛恨不孝之人,果然,朱元璋接到了这份奏报,狠狠地斥责了汪广洋一顿,并将他放逐回乡,这是汪广洋第一次经受仕途上的挫折。私以为,这其实是一种诬告,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杨宪是什么人?为何一定要如此陷害汪广洋?

杨宪,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人。元末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弹劾右丞相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我们需要来注意一下“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这是杨宪为官的作风,一言以蔽之,即专权谋私,任人唯亲。这样的人身居高位一定会给朝政带来巨大的灾难,在朱元璋没有废除宰相制以前,相权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朝中分左、右两个丞相,可以说相权制约着其他一切权力,甚至包括皇权。

另外,这里有一个小的细节需要和大家阐述一下,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尔右丞相的地位是比左丞相要高的。举个例子,比如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就含有贬谪之意,这也正是杨宪敢与汪广洋为敌的原因之一,毕竟我比你大嘛!

杨宪是一个权臣,并且自私自利,品行不端,而汪广洋是一个严于律己的老实人,只会勤勤恳恳做事,意欲“出淤泥而不染”,这两个人在政见上免不了会有分歧,常言道,宁可欺君子,不得惹小人,杨宪的器量是绝对容不下有这么一个与自己政见相黜,时时刻刻保持清高的人和自己地位一般的,所以弹劾汪广洋是他必然会做的事情。

至于罪名“奉母无状”,更属无稽之谈,汪广洋可是元朝进士,那是考过《论语》、《大学》、《孟子》等伦理名典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不孝之事呢?更何况,朱元璋是听闻此人的名声极佳才会征召他的,如果真的品行不端,他的好名声又从何而来呢?

所以,杨宪要弹劾汪广洋,很大可能是汪广洋不和自己同流合污,招致了杨宪的嫉恨,才引发了这次弹劾案,我想,凭汪广洋的智慧不可能不知道被弹劾的真正原因,但是,他绝不会想到,他老实本分,不愿意惹事的性格,最终却招来了朱元璋的屠刀。

杨宪终于因为诋毁李善长的形象而被朱元璋处死了,远在乡里的汪广洋再次被启用任职,这次的职位是右丞相,同年,朱元璋还给他封了忠勤伯,一时之间又风光无两,朱元璋打心底里还是很器重汪广洋的,希望汪广洋能竭心尽虑地做好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是,汪广洋是一个老实的好人,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他的性情本质上就是一个唯唯诺诺,只会闷头做事的人,再加上上一次他极力躲避党争却还是被陷害的心理阴影,对于这一次的任命,他打定了主意,还是保持克制,任何事情都不要出头,这恰恰和朱元璋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这对君臣各自怀着对彼此的期待开始共事了,殊不知,对于汪广洋来说,大错已经铸成!

汪广洋这一次的任职比上一次任职更加“无为”,上一次因为政见不合,导致被排挤,这一次索性就啥也不干了——不做事,就不会犯错。这是汪广洋的职业理念:“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看见了吧,又被贬了。我们且先不论朱元璋对他到底有怎么样的政治期望,就说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可是工作狂人,一天批四百多份奏折你以为是在跟你闹着玩儿?老板在拼命做事,员工却消极怠工,不开除你,简直天理不容了吧!

对于朝廷来说,岗位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汪广洋不做,有的是人来做。胡惟庸,便是这群人当中的佼佼者。他亲眼目睹了汪广洋的不作为,身为左丞相的他自觉自己的政治机遇来了,汪越是不作为,他就越是作为,什么他该干的,不该干的,统统一人包了,果不其然,在贬谪了汪广洋之后,胡惟庸一跃成为了明朝的宰相。

关于胡惟庸上位这件事情,我还有一些话想和大家分享:首先,胡惟庸的上位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李善长,说起来胡惟庸和李善长是亲家关系——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应该说胡惟庸为了上位,把裙带关系是发挥到了极致。其次,朱元璋曾经问询过刘基胡惟庸是否可以担当大任,刘基的回答是胡惟庸具备做宰相的能力,但是性情不淑,早晚会出大事。朱元璋听后却显得有些高兴,随即任命胡惟庸做了右丞,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刘基被投毒案“,刘基不治而亡。

关于这件事情,我曾经有两个疑问:刘基真的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吗?朱元璋为什么不听刘基的劝告,执意要重用胡惟庸?可是,当我分别查询过两人的生平经历以及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的经过后,一切就都明白了!胡惟庸毒死刘基,其实《明史》上并没有真的下结论,刘基是什么人?是一个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医药,典籍,经论无一不知,胡惟庸并不通医术,即使对于刘基的言论心怀不满找御医开毒药,凭借刘基的医术,也能对药方的有毒成分了如指掌,说胡惟庸投毒,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

其次,朱元璋很肯定刘基的才能,关于刘基对胡惟庸的评价,他心里也觉得十分到位,但是,他依然重用了胡惟庸,这不得不说是一场阴谋,我们经常说”捧杀“一词,这正是朱元璋对胡惟庸的使用的技俩,而这背后,朱元璋所瞄准的对象,不是胡惟庸,而是宰相制度,只有让胡惟庸犯错,他才有正当的理由向宰相制发起攻击!胡惟庸,不过只是宰相制的陪葬品而已。

距汪广洋被贬谪仅仅一年,朱元璋又重新召他入宫,职位还是丞相,这一次的录用,我认为才是朱元璋下手废除宰相制的开端,大家想一想,一个因为渎职而被贬黜的人,过了一年又被重新原岗位录用,这是不是很反常?按照道理,即使你觉得这个人真的不错,重新启用也不可能官复原职,而应该是从中下层开始做起。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朱元璋没找到胡惟庸的犯错点,他着急了!

没错,朱元璋着急了,自己亲手捧上来的小丑,一年的时间一直没犯错,反而还做得很好,这不就是向大家再次宣传了宰相的作用吗?这可不行!“汪广洋,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我知道你想明哲保身,但是你得先帮我把宰相废除这件事情做完,事成之后,我不会再为难你。”这大概就是朱元璋第三次启用汪广洋的心理活动了——他希望汪广洋能明白,我要你官复原职,是为了来找机会弹劾胡惟庸,借此消灭宰相制,不是真的来找你做事情的。

可是,汪广洋的做法让朱元璋终于失去了耐心:“惟以他官剖决,不问是非,随而举行。”还是老样子,不作为!这世界就是这样,越是想明哲保身,就越是容易致自己于死地。你汪广洋不作为,那我就自己来!到了这里,我想汪广洋其实就已经离死不远了。洪武十二年,中丞涂节奏报,刘伯温患病后因为服用了胡惟庸送去的汤药,不治而亡,同时,他还一起弹劾了汪广洋,作为右丞相,对胡惟庸的下毒知情不报,朱元璋二话没说,立刻召来了汪广洋当面对质是否知情,这是汪广洋最后的机会了,朱元璋已经把屠刀都磨好了!汪坦然对曰:“无有”,上大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一切都结束了,不久之后发生了“占城国来使事件”,朱元璋最终赐死了汪广洋,既而又故意扩大事态,处死了胡惟庸,进而废除了宰相制。

写到这里,我虽然为汪广洋的死颇有些惋惜,但是,在内心深处,却还有那么一些“咎由自取”的意味。汪广洋真的不知道朱元璋所想吗?我觉得其实不然,从1355年到1379年,24年的时间,汪广洋可以说是对朱元璋了如指掌了,就因为他的老实本分,朱元璋心里一直很信任他,甚至比信任李善长还要信任他,如果说第三次起用汪广洋时,朱元璋没有暗示过他的真正想法,我是不相信的。

毕竟朱元璋是天子,没有一个确凿的由头,是不能妄杀臣子的,可是汪广洋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他的不作为,给朱元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甚至一度将朱元璋至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比如胡惟庸任右丞相的那一年。事不过三,我想作为朱元璋而言,他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以至于后来实在找不到借口,用“怠慢占城国来使”作为由头,处死了胡惟庸,我想,那一刻,朱元璋内心也是很心虚的,可是他没有退路了,而这一切,都是拜曾经最信任的汪广洋所赐。汪广洋,死的“不冤”!

  • 公孙止的舅哥是谁?公孙止的舅哥裘千丈简介

    裘千丈,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人物,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双胞胎哥哥(详见83版射雕英雄传)。武功低微,常常冒充其弟裘千仞的威名招摇撞骗,后在铁掌峰摔死。角色设定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人物,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双胞胎弟弟,还有一妹名详情>>

    2022-09-11
  •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

    2022-09-11
  • 红色邮票收藏价格行情如何?

    红色邮票收藏价格行情,自从十八大顺利闭幕后,邮票行情正在逐步向好的发展上升,特别是红色邮票收藏已经变成越来越多人的首选,不少人也在时刻关注邮票价格行情,红色邮票收藏开始升温。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们购买各种红色题材的物品,要属最有收藏价值的当然是邮票详情>>

    2022-09-11
  • 建炎南渡简介:康王赵构南渡临安成立南宋

    建炎南渡,是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宋高宗(当时的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详情>>

    2022-09-11
  • 司马绍的老婆是谁 司马绍的老婆庾文君生平简介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详情>>

    2022-09-10
  • 冯跋怎么读 冯跋生平简介 冯跋是怎么死的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慕容熙详情>>

    2022-09-10
  • 北宋政治家寇凖生平简介 寇凖是怎么死的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详情>>

    2022-09-10
  • 历史如何评价张苍 西汉丞相张苍的墓地和后世纪念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详情>>

    2022-09-10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