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为什么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来源: 2021-06-16 12:00:06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中国叫甲午战争。日本人以地缘命名,用地缘来承受历史之重。中国人以年轮命名,用时间来承受历史之重。看似无甚意味的命名,但还是显露了一种心情一种姿态,一个强调永志不忘性。60年一个轮回,只要是甲午年,就必然会想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中国叫甲午战争。日本人以地缘命名,用地缘来承受历史之重。中国人以年轮命名,用时间来承受历史之重。看似无甚意味的命名,但还是显露了一种心情一种姿态,一个强调永志不忘性。60年一个轮回,只要是甲午年,就必然会想起那场战争。甲午这个概念,在中国指向的是历史记忆。一个是已经发生,不值再提。因为从地缘政治来看,“清朝”早已成了历史名词,“日清”这个概念也成过去式。在这里历史记忆不再亮眼。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进一步“脱亚入欧”的信心,发展工业和教育的资金,乃至军国主义海外扩张的野心。同时,也更加蔑视中国,制定出一系列灭亡中国的计划。由此而引发后来大规模的侵华和中国全民族的抗战,直至日本最后的战败投降。由此构成两国极为错综的关系,和民族记忆中的复杂基因。

日本人曾把甲午战争称之为是用“国运相赌”的一场战争。也即是说国家命运在此一举——这无疑也是一种国家意识。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当时就连社会地位最卑微的日本妓女,也捐钱捐物资助国家战争。而当时的清朝就很难说有一种自主的国家意识了,有的只是一群没有凝聚力的无用民众罢了。

为什么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司马辽太郎在《坂上之云》的历史小说中这样写甲午战争:“胜利的最大要因不在日军。而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为国家而死的观念基本没有。

中国真正开始重新找回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观念是在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但此时距甲午战争已经是25年了,是不断地在救亡中启蒙民众。后来不幸的是救亡又压倒了启蒙,启蒙也就半途而止。这样来看,就国民的国家意识而言,中国比日本至少晚了半个世纪。

为什么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甲午战争的失败,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并从清朝手中接掌了朝鲜的权力,势力直达中国东北,老大帝国的形象轰然倒塌,日本则一跃而成为新兴帝国。正所谓攻守之势易转。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华帝国在日本积攒千年的尊敬和崇拜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厌恶与鄙夷。

亚洲的秩序从此开始重建,在日本人的眼里,甲午战争只是一场与弱者的战争,根本不足挂齿,哪怕赢了也没有荣耀。他们更重视与当时强大的俄罗斯之间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与强国之间的战争,日俄战争的记忆,至今还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

无论是当时的日本历史学家或者作家,都已经开始轻视甚至蔑视中国。著名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也把中国人称之为“支那佬”,并且毫无顾忌。如他在1906年写《片断》一文,嘲讽孔子的另一面是“盗炻行盗,这就是支那人”。日本人这种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的认知转向,它的背景之一就是急于对霸权易手作系谱上和心情上的修复。所以我们说甲午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永远的痛,对于日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记忆,其中的逻辑也就在这里。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慈禧的三大罪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详情>>

溥仪:大清朝卖官是我同意的,还有收据呢!

在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时有发生。一般到了王朝末期,国库空虚时,政府就会通过卖官来增加收入。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朝。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无道,卖官之事十分猖獗,直到后来曹操主政,才通过唯才是举的方法改善了官员的层次。网络配图同样,清朝末年详情>>

天龙八部里的钟灵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钟灵

钟灵的美,并非美在绝美的丽容,而是美在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灵动,一提裙时的天真娇俏,脸上的笑容,春水一样荡漾,又若三春暖阳的明媚,即使是不笑的时候,俏丽的脸庞也蕴满了笑意,真是说不出的令人喜爱,还记得段誉触到她脚的时候,小脸儿羞羞的,满面红晕流霞,详情>>